每日更新

三月海岸 |干旱滩涂变身“幸福海岸”,开创城海融合新篇章

央视新闻天津11月8日电 当我站在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南湾公园的长廊上时,海风吹拂着我的脸颊,带着格外湿润的气息。不远处,孩子们追逐着海浪,游客们举着相机拍摄着晶莹剔透的海水和蓝天。与17年前的形象完全不同的生动的“海岸诗”。当时,这一带还是一片干旱的滩涂。如今,36公里的海岸线像一条丝带连接着包括南湾公园在内的众多滨海公园。沿线海水十分清澈,海湾水质不断改善,让“向海生长”的注脚变得栩栩如生。要破译这段海岸改造的“密码”,就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离海岸不远的一片平静的湖面上。漫步镜湖畔,芦苇随风摇曳,湖面上时不时有水鸟飞过。镜湖原本是一个垃圾场工业和生活废水。 20世纪70年代以来,全湖污水被随意排放。这些水域污染严重,气味难闻,几乎没有人可以接近它们。 “历时三年,完成了215万立方米废水净化、385万立方米污染土壤治理和资源化利用,并在周边打造了18.24公顷绿化带。”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环境办公室监察处处长张新宇回忆道。望向中央岛镜湖(总台央视记者 周思阳 摄) 治理不是终点。中国和新加坡的天津生态城也开通了镜湖、古岛河和济运河之间的航道。三个水系将分散的水体像银脉一样连接成网络,赋予水体流动感和透明感。水蜿蜒而下,承载着生命前往遗迹猫头鹰公园。不久前,一只被誉为“鸟类中的大熊猫”的海鸥遗骸按计划飞抵这里过冬。连日来,不少水禽也已在浅水区预先定居、觅食、嬉戏。 “我们完整地保存了贝壳堤湿地,还新建了汇丰溪、集云溪两处人工湿地。目前,全区湿地保护率已达100%。”张馨予和记者沿着一王公园的木栈道走着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沿着海岸正在修建猫头鹰遗迹公园,为南迁鸟类提供栖息地。 (总台央视记者周思阳摄)为了保持透明度,中新天津生态城还组建了专业的“海洋环卫”队伍,建立了500米海岸清洁工作机制。无人机每天在海岸巡逻,以确保海滩清洁且生态完好。 “水系统连通,自洁功能水体活力增强,水生动植物数量增多,鸟类种类自然丰富。人工智能监测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鸟类的迁徙和栖息地。 “近年来,这里的鸟类种类已从建设之初的106种增加到了214种。”张新宇说。鸟儿用羽毛投票给生态系统,人用脚步衡量环境的变化。家住生态城的市民乔阿姨每天都在风景如画的湖边发照片,与朋友交流。“别人告诉我,以前这里是荒无人烟的沙滩,没有地方可以散步,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。” “水很清,风景很美,感觉很亲近自然。”他说,流露出对这片海岸的热爱。市民在镜湖岸边拍照打卡(林子贤摄,《中国新闻》出版)中央广播网)。镜湖治理完成后,清澈的湖水将沿着济运河、孤岛河蜿蜒流入大海,为下游沿岸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活力。如今,碧水、绿岸、海鸥成群的海湾景观,不仅成为居民和游客享受的生态客厅,也是中新生态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活生生证明。从干旱海滩到“美丽海湾”,从生态修复到共享生计,中新天津生态城用17年的时间书写了“向海而居”的新答案。这条不断“生长”的海岸线,不仅见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,也承担起了城市发展的责任,让海水更蓝、沙滩更美丽,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生态的乐趣海岸的。记者:张强、朱福清、周思阳、韩雨辰,内部记者:林子贤